Jiacheng

aha

野比大雄

不能说的话-《黑客与画家》第三章读后

Jiacheng / 2017-07-23


缘由

前段时间在亚马逊上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著。虽然前面从别人那里几经得知这本书,但是直到买回来后我才发现是前端大牛阮一峰前辈翻译的书,而我刚好订阅了他的博客,也很喜欢他博客里的内容。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吧。

这本书的内容本是 Paul 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发布的一系列的关于技术和创业观点的文章合集,所以各个章节可以分开单独来读。当我读第三章『不能说的话』时候,结合对所处环境的感知与思考,我与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强烈了共鸣。这有别与我已读的其他几章时的感受,当我读其他几章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在学习、思考、汲取里面的观点与思想,但是第三章不同,它不但让我汲取,思考,更是让我产生了心底的共鸣。我觉得有必要将这章的总结以及自己思考记录下来:

什么是不能说的话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句简短的话真的是智慧的结晶。仔细想想从过去到现在,有多少祸事是由口中说的话引起的,又有多少疾病是因为乱吃东西引起的(但我还是刚吃了一块卫龙亲嘴烧辣条,余味未绝)。据此就很容易知道,那些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系列麻烦(麻烦大小没有上界)的话,是不能说的话。当然这里并不是讨论所有的不能说的话。书中作者给了两个条件,『一是这些话不能说出口,二是它们是正确的,或者看起来很可能正确,值得进一步讨论』。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不能说的话,是值得寻找、挖掘、思考的。而只满足其一的话大概率没有太大的价值,举个例子(自黑一下),假如说我有句不能说的话『我想变成女生』,虽然不能说出口,但是也没什么价值可言。当然这句话也是我瞎说的,当不得真的。

如果有人说,我怎么知道哪些话不能说,会带来麻烦。相信我,你知道的,不信问问你的心,内心的恐惧会给你答案。什么恐惧?对将自己陷入麻烦的恐惧。

为什么要找出不能说的话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去寻找、发现那些不能说的话呢。

作者在书中给了几个原因:

  1. 纯粹的好奇心,就像小孩子翻开每一个石头一样
  2. 避免犯错,有时候我们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会在将来会被证明是荒缪可笑的,而我们如果知道是哪些事情,就能避免上当或犯错
  3. 脑力训练,要想做出优秀的作品,需要一个什么问题都能思考的大脑,尤其是那些似乎不应该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的理解还有,假如我们每个人本是白纸一张,为什么最后会各自有各自不同的观点立场呢,我们的这些观点从何而来?我们本身不能在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拥有建立自身观点的能力,毕竟几乎每个人出生后唯一拥有的观点只在于他的哭声里面。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后天的观点立场都是从自身之外的外界而来。外界包括除自身之外的所有人与事物,也包括别人的观点。人与人观点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不但包含所接受外界影响的不同,也包括在形成自身观点的时候,已经形成的观念以及彼时彼刻所投入的思考的不同。比如,观察同样一件事物,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往已形成的观念),经过不同的思考(投入了多少思考)便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再比如,遇到一个对于自己来说全新的观点,有的人已经拥有对立观点,不想再接受别的不同观点,有的人会将各个观点对比,有的人可能直接拥抱新观点、抛弃旧观点。这种不同也造就了世界上没有观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而信息时代,信息的爆炸增长与病毒式传播,更是放大了这种影响。所以,去寻找那些被主流的观点淹没的,未被粉饰的观点,对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完善建立自己的观点就显得异常的重要了。当然,寻找与发现只是第一步,发现之后投入自己的思考,发现其背后的正确性,跳出流行观念的束缚,得到自己想要的真相,是最终的目的。

外界因素的影响越强大,自身独立的深入思考就愈发显得重要与珍贵。看看朋友圈中每天充斥的各种谣言,就能切身的体会到思考(哪怕是一丁点)的重要性,这里跑题感慨下,真是辛苦了微信官方的『谣言过滤器』帐号,因为我发现他们过滤澄清谣言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谣言产生与传播的速度。

言归正传,假如说大部分(乐观的说法)的媒体都是让我们看到他们想要让我们看到的内容,那么为什么不以他们为起点,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看到的内容呢?内容就会带有观点,而从主流的媒体上能看到的往往是被粉饰过的观点,以及明理暗里充满了对读者自身观点的引导或暗示性语言。 整体环境如此,独立的个人是没有太多办法的,舆论的控制权在国家机器手里,在千千万万个主编手里。

另外一点,就像流行的服装与发型一样,道德观念一样会流行,古代有古代流行的观念,尽管某些在今人看来非常荒谬,但也不能否认其曾经的流行。那么同样可以观察出,我们现在很多流行的观念并不见得就是正确的,有些观念甚至是病态的,成为了人们的额外的负担,只是还没有足够多的人意识到要摆脱他们。

所以,找到那些不能说的话,那些很可能会是正确的话,能让我们看到有别于那些粉饰过的、随大流的不一样的观点或观念,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这当然很重要,深刻影响着我们自身观点的形成,而自身的观点又决定着一个人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何找出不能说的话

当知道什么是不能说的话,以及发现不能说的话的重要性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出那些不能说的话。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几种方法,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列出来:

1. 判断言论的真伪

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听上去『大逆不道』的话语,也许人们听到这样的话语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岂有此理。这个时候就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有没有可能是真的。有了这一层思考之后,后面就是想方设法判断言论的真伪,我相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总是会得到答案的。这里举书中的一个例子,假如我们生活在伽利略宣扬『日心说』的时代,在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那个时代,我们听到伽利略的说法肯定觉得是痴心妄想,但是正是这种时候,就需要仔细地想一想他说的有没有可能是真的。

进一步说,这种听上去『大逆不道』的话,正是某个人或某些人鼓起勇气说出的『不能说的话』,如果所有人听到之后都是直接否定的话,那这可能会给说出这些话的人带来真正的绝望,他们付出了代价,但是却没有人真正地听他们在讲什么。

2. 关注"异端邪说"

听起来和上面的方法很类似,但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能看出此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被打上某些标签的观点。比如说,『亵渎神明』、『冒犯神灵』,『异端』都是西方历史上常见的标签。而『有伤风化』,『不得体』,『破坏国家利益』则是当代常用的标签。所以当我们看到被贴上类似这种标签的言论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是否存在可能的正确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一章节的分析可以推论出,那些有能力给别的言论打标签的团体往往掌握着控制舆论的权力,控制舆论则代表,你看到的一切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而要看到想要看到的真相,则需要关注那些被打了各种标签的言论,思考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正确性。

3. 时间轴上纵向对比历史,空间上横向对比多种文化

将现实与历史相比较。历史上有一些话不能说但是现在却可以说,比如,初中时老师问我长大想当什么,我回答说 The Chairman of China(中国主席)(别问我为何如此天真,因为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刚学了个新单词的缘故,感谢老师没有当面给我打击),这在当代的中国当然没关系,就算喊破喉咙别人也不会搭理我,最多只当你是疯子:)。但是想像一下,如果在古代,别人问我想当什么,我说我想当皇帝,除非我是真正的疯子,否则难免被咔嚓。当历史上的观点与当今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大多时候都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现今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代表历史的进步。但是历史上的观点并不总是错误的,如果历史上一些观点可能是正确的,而现在的舆论却认为其不正确,那么就需要思考一下到底孰错孰对了。

将本土的文化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相比较。世界各地的文化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对比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是被允许的,而在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不被允许的,这时候不是贸然地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而是想想会不会是我们自己错了。当然,如何获取别的地方的文化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实地地看一看,要不然就通过一些优秀的书籍。

4. 看看那些一本正经的卫道者到底在捍卫者什么

社会上不乏一些所谓的卫道者,身后站着数量众多的追随者,有人摇旗呐喊,有人赤膊上阵,今天抗日砸车明天抗韩砸超市,后天又要忙着谴责美帝主义,忙得不可开交。就像是作者书中所举例子,大人们总是会想方设法给孩子营造一个天真浪漫,有着圣诞老人,没有脏话,充满光明的环境一样。这样那样的卫道者也给众人营造了一个有着敌对势力和友好盟友的世界,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打击敌对势力,同样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声援盟友。当听到这些卫道者的言语时,就需要思考他们到底是在捍卫着什么。

5. 观察『禁忌』产生的机制

书的作者猜想,禁忌的最大制造者是那些权力斗争中略占上风的一方。这一方有实力推行禁忌,同时又软弱到需要禁忌保护自己的利益。

此处不宜多说,多多观察与思考便是。

找出不能说的话之后怎么办

作者在书中给出的建议是:『一旦发现了不能说的话,别说,至少也要挑选合适的场合再说,只打那些值得打的仗』。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不能说的话是什么,我只能说这个真不能说:)。就像,我曾经跟仇恨日本的人说日本做得好的地方,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以及那些砸车的不应该砸中国人已经购买了的中日合资的汽车,但是却被说成『亲日派』。从那以后,我就没在仇恨日本的人前面说过这些。然而被说成『亲日派』还算是温柔的,如果我一不小心说出其他一些更不能说的话,估计后果就严重了。所以,是否说出来,要看是否会给自身带来麻烦,最好还是不要说,自己安静地思考就行了,毕竟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也更容易挑起某些人的神经,惹来麻烦。

细想之下,我突然觉得可以用 Java 里面的异常捕捉机制来模拟这一过程,以不能说的话作为要捕捉的异常,还蛮有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假设』有这么一个系统,在检测小明同学说的所有话,如果它发现了小明说了不能说的话,那么小明就会遭遇被怎样怎样等一系列后果,如果没发现不能说的话,小明同学就没事。


try {
	小明说的所有话
} catch不能说的话{
	小明被攻击
	被闭嘴......
	等其他一些不可描述之后果
} finally {
	不说就没事
	说了就有事
}

所以,为了能够继续思考下去,坚持不说也是毅力的一种体现,相比于畅所欲言,自由思考显然更重要,尽管可能会有懦夫之嫌。总结书中的原则就是:守口如瓶,笑脸相迎。在心中呐喊,与知己讨论。

当然书里也说了一些高级技巧来表达自己,比如将不能说的话提升到一个抽象层次来辩论,使用隐喻,或采用幽默的方式。这些就需要慢慢学习了。

总结

综合来看,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质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论是主流的观点还是少数派的观点,抛弃盲目地相信,保持怀疑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发掘,思考,总是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就算一时找不到也没关系,时间的力量会让答案显现,而自己付出思考后则会先于时间发现真相。

当遇到新事物新观点的时候,保持冷静,理性。对于某个已有的观点,在心里做好调整改正,乃至随时清零的准备。成熟的观点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自己的内心中不断的思考琢磨,就像珍珠经历旷日持久地打磨。